被国人造假与异化的“成功学”
多年以前,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海里某座岛上有大金矿。很多梦想发财的人听到故事后纷纷赶去挖金子,然而最终赚到钱的,却是摆渡人们上岛的船夫。因为……那个故事就是船夫们编的。
西方成功学:指导社交、人际关系的“知音体”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国产“成功学大师”,都承认“成功学”的鼻祖是美国人戴尔·卡耐基。而以卡耐基为代表的“西方成功学”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调整个体的行为模式。比如,在维基百科中,“卡耐基训练”所包含的5个部分是——建立更大的自信、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加强沟通技巧、培养领导技能、改善我们的态度和减轻压力。
而“西方成功学”的主要内容,却又往往是人类世界已知的公理,比如安东尼·罗宾(陈安之的师傅)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决定出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第二,拿出行动来;第三,观察一下哪个行动管用,哪个行动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动方向有偏则修改之,以能达到目标为准。面对这些“无比正确”的字词,美国人称其为“便利店哲学”,即廉价、方便、随手可得但颠扑不破的正确废话,它们的文本基本上就是用高科技词汇和营销术语来表述的“心灵鸡汤”。如卡耐基成功学的基本理念是:如果有足够自信,每个人都能成功。而后世的成功学,尤其是国产成功学,无论包装得多么花哨,都是从卡耐基的这个理念中引申而出的。卡耐基写下的最著名的一本书,就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他其余的著作大多与“公共演讲”有关。
然而,中国人将卡耐基的经典著作进行节选后,再与他的其它书籍(如《How to Stop Worrying and Start Living》)进行整合,再重新拟定了中文标题《人性的弱点(优点)》后,就成为了“全世界各类企业、网络营销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种机构的培训必读书”。随之,一股造假之风扑面而来。一本名为《最伟大的管理思想》的书于2003年才在中国出版了全球第一个版本,封面上却写着“自2002年4月在美国出版以来,销售量已突破500万册”,更有英国《金融时报》推荐。一本由名叫奥里森的中国人所著的《拒绝借口》,首次出版就已经被列为“美国海、陆、空三军指定用书”。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西方成功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主打“致富”
针对国人对成功的极度渴望心态,以陈安之为代表的国产成功学大师们,在从安东尼·罗宾等西方成功学大师处取经回来后,将原本用于指导社交和人际关系的成功学,转型为“致富成功学”。如果要为国产“成功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大概内容应该是这样——教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当然,主要是指经济上的成功。随后,在经济成功的基础上,还能衍生出精神方面的成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成功学大师们教导你“要成功就不要脸”。 在成功学的世界里,人生如此简单,只有成功和失败。它宣称,受到“成功学”教育的人,都能够成功,如同信奉上帝的人都能得救。如果我们把成功理解为丰富多样的含义,也许可以接受“人人都成功”的说法。但是,当今成功学的成功标准单纯而明确,简单粗暴到不容置疑。失败、挫折,前所未有地不被容忍;平凡、怯懦,前所未有地遭到鄙视。连比较意义上的成功,也要狠狠嘲笑。成功学界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讲师问学员:“世界最高峰是哪座”?底下阵阵嬉笑声:“那还用问,珠穆朗玛峰呗”。又问:“那第二高峰呢”?学员顿时蒙了,讲师遂大义凛然地往黑板上写道:“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流风所及,公司的岗位培训也花样百出,让员工自轻自贱没底线。广州一公司让新晋女员工当街跳“艳舞”。南京一公司老总更雷人,要新员工喝掉自己洗的马桶水,理由是日本原内阁大臣野田内子就这么干过。至于有没有野田内子这人、她当没当过内阁大臣,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均未获答案。看来和大多数成功学案例一样,这又是成功学大师们炮制的“经典成功案例”。人们不禁怀疑,这么损的招都想得出,莫非他们都钻研过“变态心理学”?
对于成功学爱好者来说,值得反省的则是,变态果真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吗?成功学果真管用吗?保险界有句名言:“世上只有两种人,要么是你的客户,要么你拉他一起卖保险。”这句话套在成功学界也很合身。事实上,除了一茬接一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成功学主讲人,成功学大师们似乎并没有培养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功人士。是的,他们都宣称自己熏陶出了多少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腕们哪一个是听成功学听出来的?
国学、灵修等元素不断涌入,国产成功学彻底成为大杂烩
随着陈安之等“海归”的成功,有很多人眼馋了起来。成功学这么大一块肥肉,怎能错过?“国学成功学”“三弦智慧”等等真正的“国产成功学”于是应运而生。当刘一秒、翟鸿燊等“命灵双修”、“儒释道贯通”的大师加入到这个行业,佛经、国学经典中的字句被注入了现代元素,经过包装推广后,连算卦都可以通往成功之路。
在前几年大陆民营中小企业形势大好时,老板们一个个叫嚷“跻身世界500强”,刘一秒于是靠“攻心销售”起家。而到了2008年,当全社会感觉“国进民退”后,中小企业主又开始需要化解来自社会、家庭、事业、情感等诸方面的心结,“道法自然”“佛光解惑”又成了国产成功学的核心。国产成功学最终成为了一锅充斥着“台湾普通话”和“东北方言”的乱炖。在成功学不断叫嚣“三个月赚到一百万”、“35岁前退休”的同时,我们应当稍微冷静一下。按理说,告诉别人致富秘密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致富没有秘密(无法简单的复制或遵循什么公式),即使有秘密,知道致富秘密的人也不会告诉别人。
但成功学大师们每天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他是为你好,在帮助你,解救你。但他们所说的那套,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努力就会成功”),按理说,知道的人越多,竞争对手也越多,大师们获得财富的机会就越少。那么,他们到底说的是真正的致富秘诀,还是在忽悠?
“成功学大师”成功过吗?
原CCTV主持人樊登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人会发现,成功学大师们在开始贴小广告教人们如何成功之前,普遍混得很不怎么样。翻开他们的著作一看,一点都不像个自学成才的样子,大量重复使用的没有根据的励志小故事充斥期间,一旦有原创的内容,就更加文笔不通纷乱可笑。如果这样都能成功,真是世界大乱了。”
是的,陈安之在2001年于大陆讲学前默默无闻;刘一秒是在出租屋的阳台上开始研究成功学;翟鸿燊更是有多个版本的职业生涯,但都和传销脱不了关系;徐鹤宁(陈安之大弟子)在被陈老师“招安”前睡地下室、泡方便面。当然,每个人刚刚进入社会时,难免会过一段经济条件不好的日子。但这些成功学大师,以训练总裁为己任,满口“企业战略”、“管理决策”,自己却从未有过相关的管理经验和创业资历(做传销倒都很在行)。再追问一句,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哪个大腕是真正靠听成功学听出来的?很明显,大师们多是靠“成功学”成功的。
无需赘言,大师们的“时来运转”,都是依靠成功学。据说,安东尼·罗宾曾对年轻的陈安之说:“这个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没有哪个行业能比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有价值”。而在那些跟随“秒哥”良久的学员中,也有一些“先知”,他们已经发现,没有什么行业比“秒哥”的“智慧”更赚钱。所以干脆就加入思八达公司,担任讲师或者是代理商。
如今的“成功学”:精神毒药
不提那些让人悲喜交加涕泪横流的“成功学培训”现场,单说成功学主要传递的精神——“任何人,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显然是个不靠谱的逻辑,成功当然需要努力,但努力却不见得会成功。许多条件制约着向往成功的人,也有更多偶然的因素促进或阻挡成功的到来。努力,其实只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却绝对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充要条件。可以说,成功学的核心就在于欺骗,用不高明的谎言来欺骗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们。
延伸阅读:
“思八达”的生意
一个神秘“教父”、5000疯狂“战士”,瞄准了一大群疲惫、迷茫却又有钱的中小企业老板。
“我愿为秒哥终生倒水,无怨无悔。我公开承诺,绝不再偷喝秒哥的水。”如此在台上郑重承诺的,是河北某集团董事长,拥有七个公司和一所中专学校,资产过亿。他在以前倒水时曾偷喝过,为了获得“秒哥的能量”。而他所说的“秒哥”是一名叫刘一秒的讲师——思八达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思八达是一家为中小企业老板提供培训的公司。
这是思八达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一期培训。当时,一张门票两万元,听课的老板接近一万人,挤满了整个馆。参加培训的,大多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和年轻的“富二代”。每一场,都会有身家不菲的老板恭恭敬敬地倒水。据说,在一次思八达慈善大会上,刘一秒穿过的一件衣服被人花了300万拍走。终于,音乐与掌声中,38岁的刘一秒在十几名男子的簇拥下走上舞台。他身高一米八,一身白衣,半侧着身,仰面45度环视全场,掌声更猛烈了。一分钟后,他把手抬到半空,示意学员们就坐。
“知道我为什么让那么丑的人倒水吗?为了衬托出我的帅。”“秒哥”说道。不过,“一般人我还不让他倒,得达到一定高度才行”。这时候,本期深圳培训班的学员们已经听了两天半的课。这三天课程费5万元。38岁的“秒哥”正在上课。这些课的门票动辄数万元,却总有近万名企业家蜂拥而至。听完之后,大部分人都会着魔般购买更多的课程,但没有一个人能明确的讲出来,这些课程究竟“好”在哪里。
当老板遇到“战士”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在两年前曾接到了思八达销售人员的电话,但没说三句他就挂了。不过思八达的人——在思八达,这些销售人员被称为“战士”——并未止步,而是展开了电话和短信攻势。从2011年初开始,他几乎每天接“战士”的电话。最后,他决定去交钱听课,看看这些疯狂的销售人员究竟出自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不能让自己的员工也变成像“战士”一样。
这样的“战士”在思八达有5000个,而且还在增加。这些疯狂的“战士”们,常常令企业家们无比抓狂。而那些难以攻克的老板,也常常会成为“战士”们练兵的“靶子”。最新的“靶子”之一,是浙江台州某商人——四年里,他已经被列入思八达的黑名单,谁要能让他来听课,谁简直就是“战神”。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战士”——新来的销售员,如果没拉到单,就不算“战士”。如果拉到单子,则提成不菲:思八达定期会有2500元的小课,每卖出去一堂,销售员提成1000元。而那些从1万元-30万元的大课,提成是课程费的10%。“战士”们分属各个军团:财富军团、燃烧军团、龙霸江湖……每当有课程要推广时,军团之间就要进行PK。
23岁的张超是这些“军团”的管理者之一。他2008年加入思八达深圳分公司,此前是在超市卖大米。那时候,思八达深圳公司还只有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如今,这里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名“战士”,而开发了一百多个客户的张超,刚买了辆近百万的宝马。他甚至把名字改叫张本源——本源是个思八达的课程术语,是指要回归万物的本源。改名,改成课程术语,是思八达流行的做法。在深圳思八达的员工墙上,贴着李绽放、韩三弦、张连接……。每天早上,张本源都要主持早会。早会从8点半开始,“战士”们先齐跳两遍《眉飞色舞》,随后大声朗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然后,是邀请到场客户和上月销售冠军上台。战士们分别对他们鞠躬。接着是一个多小时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激励。战士们要轮流大喊三声:“我XXX,今天一定要拉到一个单。”“买车、买房,干干干!”如果喊得不够大声,则要重来。
“贷款也要上三弦”
“战士”的猛烈攻势,其实只是来到思八达的第一步。听完推广课的老板们,大多会心甘情愿地掏钱继续听“大课”。思八达有四门课程,总价12万元,复训需缴纳课程费的10%。这个价格比两年前翻了一倍,而且当时是可以免费复训。最高端的课程,叫做“三弦智慧”,由“秒哥”亲自授课,凡听过这门课的学员,被认为得到“真传”,在思八达的学员中都会令人无比“景仰”,每次上课,他们都会被安排坐得最靠近“秒哥”,椅子也区别于其他人。这门课2008年开设之初课程费为3万元,2010年即涨到30万。学员称,不久就要涨到40万。
在思八达听课会遇到很多人,他们都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彼此都是一肚子苦水,想来这里寻找灵丹妙药。而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来上课的原因,要么是婚姻出现危机,要么生意越来越难做。北京大学某心理咨询专家表示,需要心理辅导的企业家有50%是因为家庭情感问题;30%-40%是个人压力、情绪短时间无法排解导致的抑郁、失眠、酗酒等;剩下的10%则是一些相对隐私的心理变态。
“教父”还是商人
在所有思八达人心里,刘一秒就是神。在思八达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师(刘一秒)是天上飞的一条龙,我们是地上跑的一群猪,怎么追也追不上。38岁的这位“神”,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一个村子。1999年,25岁的他南下闯深圳,住在出租屋的阳台上。那时,他从哈尔滨艺术学校毕业没多久,并且迷上了演讲和成功学——当时,成功学从港台传入内地,陈安之等一批台湾成功学讲师红极一时。
为了把陈安之的课推销给一家规模不大的品牌策划公司,他每天给那家公司的老板打一个电话。就在课程的前一天,刘一秒从晚上6点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打一次电话,直到凌晨,那个老板终于“屈服”去听了那堂课。不到两年,刘一秒赚了100万。现在,“秒哥”在课堂上用“台湾小鬼”形容陈安之,他说:“小鬼就是不会像人一样好好说话”。
2002年,刘一秒和疯狂英语的李阳一起去美国听潜能激励大师的课。回来后,他也想当讲课的人。于是他选择离开,去二三线城市讲课。同年,他结识了河北静远酒业的宁川(思八达集团现在的总裁),由此开启了新的财富之门——由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来代理课程。2003年初,刘一秒在河北邢台开了第一堂课,三十多个学员都是宁川利用在酒业多年的人脉拉来的朋友。
之后,这种找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开拓当地市场的模式,被迅速复制。河北沧州的刘永俊在听完课后,决定成为沧州的代理。刘在当地做房地产生意,开发过几个十几万平方米的项目。2009年,刘永俊代理了5个月,销售额300万。2010年飙升到1000万,其中50%上交省公司,10%作为提成发给员工,除去租金和税收,刘永俊最后纯赚100万元。
在2009年后,思八达急速扩张,省级代理由几家发展到了25家,地市级代理也由十几个发展到114个。思八达河北省分公司,2009年的销售额还是3000万元,2010年翻了近两番,达1亿元。这一年,思八达总销售额5亿元。